测量学实验项目

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学时数
实验一:水准仪的使用及闭合导线测定 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及施测方法 4
实验二:全站仪的使用及距离和角度的测量 掌握全站仪的架设以及距离、角度、面积的测定 4
实验三:闭合导线测量 掌握闭合导线的测量和平差计算 4
实验四:碎步测量 掌握碎步测量的流程,熟悉数字化成图的过程 6
实验一

一、实验目的:

  1. 了解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基本构造,认清其主要部件的名称,性能和作用;
  2. 掌握水准仪的安置、瞄准和读数;
  3. 掌握双面尺法的施测过程;
  4. 掌握闭合水准路线的施测、记录、闭合差调整和高程推算。

二、实验仪器: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一台,木质2m水准尺一副。

三、实验步骤(一个测站)

  1. 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和高差判断大致可以分几个测站,如要分若干测站测定,需确定好转点(TP)的位置;
  2. 在前后站点上放置水准尺,在离前后尺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上架设水准仪,整平仪器;
  3. 瞄准后尺,读取黑面尺上丝、下丝、中丝读数;
  4. 转动水准仪望远镜瞄准前尺,读取黑面尺上丝、下丝、中丝读数;
  5. 通过计算前后视距差【望远镜到达水准尺的距离为(上丝读数-下丝读数)*100】判断水准仪是否架设在前后尺距离中部;如果超限则需要调整水准仪位置;
  6. 前后水准尺从黑面转到红面朝向水准仪,读取前尺红面中丝读数,并检验读数是否正确;如没有超过限度,转动望远镜读取后尺红面中丝读数,并再次检验读数是否正确;
  7. 如检验都没问题,计算黑面尺测量的两点高差和红面尺测量的两点高差(注意:红面尺后视读数-红面尺前视读数要处理掉0.1m才是两点的高差),如果没有超限,说明本测站符合要求,取黑红面测定的两次高差的平均值作为最后这两点的最终测定高差。
  8. 限差要求:前后视距较差小于等于5m,前后视距累积差小于等于10米黑红面读数差小于等于3mm黑红面高差之差小于等于5mm
  9. 将测定的数据汇总到平差计算表中进行平差计算,平差原则是对闭合差反符号根据测站数进行按比例分配。

附:国家三、四等水准测量规范(GB/T 12898-2009)在线浏览

实验二

一、实验目的:

  1. 掌握全站仪的架设;
  2. 了解全站仪的基本构造及主要部件的名称与作用;
  3. 掌握距离和角度测量的方法,熟悉常用的测量程序(对边测量、面积测量等)。

二、实验仪器:全站仪一台,单杆棱镜一个。

三、实验步骤:

  1. 全站仪整平以及气泡校正正确调平仪器的方法:
    • 架设:使用铅锤将三脚架中心与地面点尽可能调整在一条垂线上,并使得三脚架台面较为水平;将仪器架设到三脚架上,旋紧中心螺旋;
    • 精平:使仪器照准部上的管水准器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,旋转两脚螺旋使气泡居中(采用左拇指法,即左右手同时转动两个脚螺旋,并且两拇指移动方向相向,左手大拇指方向与气泡管气泡移动方向相同。);然后,将照准部旋转90°,旋转另外一个脚螺旋使长气泡管气泡居中;
    • 检验:将仪器照准部再旋转90°,若管气泡仍居中,表示已经整平;若有偏差,请重复步骤精平过程。正常情况下重复2~3次就会调整好;
    • 对中:打开对中功能,查看全站仪中心在地面上投射的光点是否与地面点重合,如果不重合就稍微旋松中心螺旋,推动全站仪使光点与地面点重合;
    • 再次精平:重复上述精平-对中过程,到达全站仪精平的同时,仪器中心光点又对准地面点。一般重复1~3次就会调整好。
  2. 距离、角度的测量;
  3. 使用菜单中的测绘程序进行对边测量和面积测量。

全站仪使用视频

全站仪整平对中及常用设置

科力达KTS-462系列全站仪使用教程—面板及按键功能介绍、坐标测量及放样测量等操作

实验三

一、实验目的:

  1. 掌握闭合导线测量的外业流程;
  2. 理解连接角的观测方法及其作用;
  3. 掌握闭合导线内业平差计算过程。

二、实验仪器:全站仪一台,带基座和三脚架的棱镜两套。

三、实验步骤:

  1. 根据控制点的选点原则,选定地面控制点的点位,并做好标记;
  2. 对闭合多边形进行量角、侧边、连测;
  3. 一个测站的观测过程:
    • 全站仪架在一个控制点上,对中整平,相邻的两个控制点上架设棱镜,棱镜也需精确对中整平;
    • 面向测区,全站仪在正镜状态(盘左)下,瞄向左侧的控制点上方的棱镜,测定边长,并将水平角置零,顺时针转动全站仪,瞄准右侧的控制点上方的棱镜,测定边长,同时记录水平角。倒转望远镜,进行盘右观测,先瞄准右侧控制点,测定边长,水平角置零,逆时针转到左侧控制点,再次测定边长,读出角度后用360度减去该值,再次计算出水平角;
  4. 在每个控制点上重复过程3;这时,每条边被测定4次,每个内角被测定2次,取平均值作为多边形的边长和内角。
  5. 测量连接角,从已知坐标的一个控制点(比如说1点)上架设全站仪,瞄准另一个已知坐标的点(比如说0点),一般情况下该点并不纳入到闭合多边形中,角度置零后顺时针转动望远镜到下一个控制点(比如说2点),读出水平角,该角度就为连接角,如下图显示的∠012。
  6. 进行内业计算:
    •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,调整原则为对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;
    • 推算各边方位角;从已知坐标的两个控制点
    • 计算坐标增量;
    • 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;
    • 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;
    • 计算各点坐标。

本实验的相关补充内容请参见该网页

实验四

一、实验目的:

  1. 掌握碎步测量的外业流程;
  2. 了解全站仪数据的导出过程以及数据格式;
  3. 掌握坐标数据导入专业绘图软件(CASS或ArcGIS等)的过程;
  4. 初步掌握利用软件绘制地形图。

二、实验仪器:全站仪一台,带基座和三脚架的棱镜一套,单杆棱镜一只。

三、实验步骤:

  1. 将全站仪架设在一个控制点上,将该控制点的三维坐标输入到全站仪中(使用菜单中的坐标测量功能,进行测站设置);
  2. 接着设置后视,将另外一个控制点(称为后视点)的坐标以及测站高等参数输入,这时全站仪会提示“是否照准了后视点”,将望远镜瞄准后视点上架设的棱镜,然后点击“确定”,告知全站仪已经瞄准了后视点,这时全站仪会自动测定后视点的坐标,该测定值应该与已知坐标值一致,全站仪会显示两者的差异(Δ值),该Δ值越小越好,建议小于2cm;
  3. 接着就可以开始坐标测定了,将单杆棱镜放置在需要测定的碎步点上,注意目标高这个数据要输入全站仪,目标高就是单杆上的高度值,杆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伸缩;
  4. 如果在该控制点上观测完所有需要观测的点后,需要将全站仪移动到另一个控制点上继续测量,重复1-3这个过程;如果测定过程中移动了全站仪或者关机换电池,仍需重复1-3这个步骤继续开始测量;
  5. 重复1-4这个过程直至测完所有的碎步点;
  6. 数据导出到专业绘图软件中开始绘图;
  7. 关于绘图的教程请参看本站“坐标数据导入ArcGIS为作图做准备”的内容。